原文标题:《#CC0:Web3 文化变革催化剂》
编辑:iambabywhale.eth
CC0 这个话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大多数的讨论都集中在 NFT 开放 CC0 许可后,无版权的生意经应该如何讲故事。那我们今天就来从文化维度来讨论一下 CC0 对 Web3 世界的影响。
首先来科普一下,什么是 CC0?先看看来自创用 CC(Creative Commons)这个知识共享非营利组织给出的专业解析,即「不保留任何版权,将放弃版权和数据库的保护,以及自动授予的创作者的专属权,将版权 100% 的置于公共领域,允许任何人不受限制地使用、重复使用和重塑作品」。
来自 Creative Commons 的官方解释
CC0 这个知识共享的协议起初是用来将软件内容开源到公域,而后 CC0 又延伸到 IP 版权,包括音乐素材,高清图片素材等的开源使用上。其中比较知名的 CC0 应用案例包括,2019 年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免费公开了 3 万张高质量的数字图像数字馆藏。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经典藏品包括莫奈的“睡莲”,威廉梅里特蔡斯的「朵拉惠勒肖像」,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来自天启的四骑士」,以及来自印度、非洲、和亚洲的数字艺术图库。
「知识共享的开放获取将为我们收藏的艺术品提供无数新的机会。通过这一举措,我们不仅改变了对 CMA 藏品的访问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它的可用性——在我们博物馆的墙壁内外。」
——博物馆馆长兼馆长威廉·格里斯沃尔德
「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知识共享搜索工具在他们自己的项目中发现和使用这些图像,这特别令人兴奋。提供对数字知识和文化的真正访问需要的不仅仅是在线发布内容并将其称为“开放”。CMA 在这一领域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
——Cable Green,Creative Commons 临时首席执行官兼教育总监
CC0 协议又在 Web3 领域里被重提了。起因是许多 Web3 蓝筹项目纷纷加入 CC0 许可,将自己创作的 NFT 作品版权完全放到公域里,而这一举动也推动了社区「二创」和二次商业化的应用中。人们开始不断的争论,藏家开始质疑自己买的 NFT 到底是什么?IP 授权的边界应该如何界定?NFT 项目方到底应该是做平台还是做品牌?
作为 CC0 NFT 启动的 NFT 项目,其中创作者愿意放弃对 NFT 的权利并向公众开放(非详尽列表),图片来源:CryptoStarts
历史的车轮滚动,也许只是 Web3 的变革已经到来,一切只是时机问题。
软件开源的争论开始于 2000 年发布的名为「Do What the Fuck You Want To Public License」许可,直到 CC0 在软件开发领域的普遍应用花费了 20 年。而在 Web3 这个生命周期以天为单位计算的领域,我们实现全面 CC0 时代,需要用时多久呢?
Web3 CC0 Open Library 是 Web3 中完全是 CC0 的内容和项目的精选集合,收录了可用于 CC0 源内容、精选原创 CC0 作品的生成发现机制,以及放大其最大衍生作品的方法
Web3 的去中心化,实质上在追寻一种极度的平等,这也是 Web3 如此迷人的地方。当我们在讨论互联网时代革新中,Web3 的创新之处源于它引入了文化维度。在 Web3 的语境下,品牌或者项目都需要通过加强品牌和用户之间的文化共鸣来创造更多的相关性。
人们会被社区所传递的社区文化所吸引,聚焦在同一个项目或者价值观上。Mfers 在社区文化上算是玩到极致了。Mfers 的设计师 Sartoshi 在他发表的《what are mfers》文章里也表示,他与他所画的火柴人形象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那个抽着烟,慵懒地摊在椅子上操控键盘的火柴人,使他意识到这个形象原型就是在 Web3.0 里的他本人。holder 们也都带有了同样「躺平」的气质,在设计师 Sartoshi 关闭 Twitter 账号并移交项目合约地址的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了。Holder 们不仅不对 Mfers 的未来感到担忧,反而很兴奋的要 make some fun。
文化,或文明这个词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它通常被视为与自然相悖,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留给哲学家们去探讨。但毋庸置疑 Web3 的文化维度至关重要。 马丁·雷克在 NEXT22 关于「Web3 的文化维度」的文章中建议,我们需要通过从文化的维度来读懂 Web3:它如何塑造、影响和创造文化。互联网的第一次迭代是关于交互和商业,Web 2.0 是关于社交和场景,而 Web3 将是关于现实和文化。
Culture, Context, and Commerce — the Trinity for Brand Growth revisited in the Age of Web 3.0
一文中明确提出 Web 3.0 引入了「文化维度」的概念
虽然技术手段的升级促进了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更迭,但它在其中的分量正在逐渐式微。因此,也许,我们不应过分关注区块链、NFT 或无限接近现实的 VR/AR 技术。所有这一切都很重要,也很有趣,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否催化了这一场 Web3 的文化变革。
回归到一些实操层面,8 月 12 日 OVERPRICED JPEGS CHANNEL 发起的「CC0: Hero or Zero?」的论坛里输出了几个有趣的论点,也许会对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一些帮助。
CC0: Hero or Zero? with DCinvestor, J1mmy.eth, Zeneca_33, Derek Edwards, & Jon Rogers
这场 CC0 和知识产权的辩论其实更像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辩论,每种主张都有适合的场域和文化主张。而 CC0 又好像一个工具盒里的工具。这个工具是否能使用得当,需要认真阅读说明书,用对方法用对地方,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如果你是个企业的创始人,如果你希望你的 IP 可以和更多 Web2 领域的大品牌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例如迪斯尼,漫威,Neflix,那么你就不是 CC0 的候选者。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希望你的艺术作品可以在可控的环境下,持续产生收益,不被污名化或者应用到你不希望出现的领域,那么 CC0 也不适合你。但如果你的艺术创作就是围绕社区文化,你希望通过社区来增值你的符号,希望更多人能否听到看到并为这个 IP 持续输出贡献,那么使用 CC0 将会是一个产生社区共鸣的有效的手段。
如果你还对 CC0 一知半解,那么,请你谨慎开放你的 IP 版权,因为它是永久且不可撤回的。
来源链接